韬奋纪念馆的人文价值
韬奋纪念馆的人文价值
“韬奋”是他在1926年主编《生活》周刊以后用的笔名,“韬”意韬光养晦,“奋”意奋斗不懈。是**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者和****战士,也是**的**记者、出版家和政论家。
1949年7月24日宋庆龄在上海市纪念邹韬奋逝世五**大会上致词,赞扬“韬奋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,一位英勇的**战士。
他的斗争历史,提供了革命知识分子所走道路的一个最光辉的榜样。”指出“在我和韬奋先生几年工作接触的中间,他所发挥的革命知识分子的特点,一直受到大家的敬仰。他完全舍己为公,凡是**革命的利益所在,总是竭尽全力以赴;对于任何反**、反民主的恶势力,他绝不肯作丝毫的片刻的妥协。”强调“韬奋先生的一支笔,曾经鼓动了**无数万爱国民众走上争取民族解放与**民主的道路。
为纪念和学习韬奋,**以上海韬奋故居为基础,于1956年开始筹建韬奋纪念馆,1958年建成对外开放。在邹韬奋同志诞辰110**之际,为了纪念这位我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爱国者和****战士,继承和发扬韬奋精神,10月27日,上海市老**工作者协会卢湾分会的21名老同志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韬奋纪念馆,重温邹韬奋同志的光辉一生。曾获上海市首届韬奋**奖的《解放日报》老编辑陈增生已是第四次来纪念馆了,他说:“韬奋同志是我们**工作者的典范,他抗日爱国的热情深深感动了我,每参观一次都有新的体会。
邹韬奋曾创办了《全民抗战》,他的遗愿是什么?
邹韬奋的遗愿是:如其合格,请追认入*。
邹韬奋是我国出版事业的奠基人,他一生创办了六刊,一报一社。
以“韬奋精神”为主题的的活动在北京举行。
邹韬奋在抗战中曾经为出版事业6次**,做了243天的牢。他曾经说自己被家族埋怨的要命,但是他乐此不疲,自愿老*他乡。
邹韬奋其人
邹韬奋为我国的出版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,奠定了出版事业的基础。他的祖籍是江西省的鹰潭市。
是我国的记者和出版家。在民国15年,他成为《生活周刊》的主编,这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**出版工作的梦想。九一八事变以后,利用《生活周刊》在读者中的影响力为抗日战士捐款。
《生活周刊》成了宣传团结抗战,谴责投降卖国为中心的舆论阵地。后来《生活周刊》遭遇迫害,他开始了他的第1次**生活,在国外,他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,于是毅然回国,仍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。他创办了《大众生活》,给了抗日救亡运动强有力的支持。
对于学生的救亡运动给予高度的赞扬。
邹韬奋曾经创办的《全民抗战》
邹韬奋创办的《大众生活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烈欢迎,销量稍超过了曾经的《生活周刊》。但是却遭到了***的查封,并逮捕了邹韬奋等7人,制造了当时震惊中外的“七君子事件”,迫于压力,***后来释放了这7人。
出狱以后,邹韬奋和其他主编一起创办了《全民抗战》,以宣传抗战救国,争取民**利为中心内容。这个刊物在当时的影响力非常大,居于全国刊物发行量的榜首。这个刊物的发行也推动了爱国主义运动的发展。
他的遗愿是什么?
长期奋战在爱国救亡工作中的邹韬奋,最终病倒了。
经过检查他得了耳癌。于是返回到上海就医,最终在上海医院医治无效**,终年48岁。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,邹韬奋的遗嘱是他口述:“如其合格,请追认入*”。他的一生都在追随着*的事业,在生命的**尽头,依然希望自己能够真正地成为一名**。
为了缅怀先烈,上海**在邹韬奋的故居建立了韬奋纪念馆。周韬奋被评为新**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。
南昌大学为什么有韬奋路
韬奋路位于南昌大学新校区二号门旁边,之所以取名韬奋路是为了纪念新**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邹韬奋同志。邹韬奋(1895.11.5—1944.7.24),原名恩润,乳名荫书,曾用名李晋卿。
近代****记者和出版家。
江西余江县潢溪乡渡口村委会沙塘村人。1922年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,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。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,以犀利之笔,力主正义舆论,抨击黑暗势力。“九一八事变”后,邹韬奋坚决反对*****的不抵抗政策,他在上海主编的《生活》周刊以反内战和团结抗敌御辱为根本目标,成为国内媒体抗日救国的一面旗帜。
1932年7月成立生活书店,任总经理。生活书店成立后,团结了一大批进步的作者,短短几年,使其在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扩展到了56家,先后出版了数十种进步刊物,以及包括马克思主义译著在内的1000余种图书。1933年1月,邹韬奋参加了宋庆龄、蔡元培、鲁迅等发起的**民权保障同盟,并当选为执行委员,不久被迫**海外。
2009年邹韬奋被评为100位为新**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。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jidi365.com/shenghuochangshi/4459.html